山东三级网络完成城乡物流无缝对接
按:近年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物资流动渠道不畅,市场化程度不高,流通落后,还有部分的农资产品质量没有保证,这些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农村缺乏完善的物流体系,流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就成为制约扩大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农村物流这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正受到广泛关注。在这方面,山东省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山东近日确定第三批20 个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市、区),至此山东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单位已达到41个,这些县将建立起“县级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物流站点”三级物流网络,基本实现城乡物流无缝对接。
■发展农村大物流的山东版本
为加快大物流发展,提高交通运输服务“三农”的能力,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近日确定高青县、临沭县等20 个县(市、区)为全省第三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单位。继2008 年确定第一批8 个试点单位和2009 年确定第二批13 个试点单位后,目前全省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已达41 个,网络覆盖17个市。
●第一批试点:8 个县(市),建立三级物流框架体系 2008 年,为推动山东省农村物流发展,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制定农村物流试点工作方案,结合山东省农村经济和农村物流发展实际情况,安排专项资金1600 万元,在宁阳等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试点期限2年。
主要试点内容包括:搞好农村物流建设规划;建设交通物流设施,形成完整的交通物流网络;建立农村物流信息系统;建农村物流运营网络;探索农村物流标准;培训农村物流人才。到2009 年底,试点县(市、区)将建设和完善由县(市、区)物流中心、乡镇物流站场、农村网点构成的三级交通实体网络和信息网络;实现农村商流、交通流和信息流的有机结合,提高交通网络运营效率,减少流通环节交易费用,降低物流运作成本,使农村物流在及时性、便捷性、经济性方面明显提高;建立符合地方实际、具有特色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形成一套科学合理、易于推广、促进农村物流走上良性、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和规章制度。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试点地区已初步形成了连接城乡、辐射村庄层次分明的“县(市)物流分拨中心、乡镇物流配送站、农村物流网点”的三级物流框架体系:县(市)分拨中心作为农村物流的集散中枢,乡镇依托“四位一体”交通运输所“建、养、管、运”一体化平台作为农村物流的重要节点,村设物流点作为农村物流的神经末梢。
农村交通物流整合了农村交通资源,提高了运输、理货、配送、仓储等组织效率,缩短了物流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据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统计,首批8 个试点单位的建设可调动车辆3680 余辆,撬动资金3亿余元,扩大城镇就业,解决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余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点达1.01%,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试点代表:宁阳——打造物流建设新模式
宁阳县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农村生活消费品的年需求在200 万吨左右,除农业以外工业企业发展迅猛,仅年货运量在5 万吨以上的源头单位就有23 家,工业货运量至少在1000 万吨以上。面对广阔的市场,宁阳县紧紧抓住被山东省交通厅确定为全省首批农村物流试点县的机遇,打造“物流航母”,把加快发展农村物流业纳入全县“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中,探索出“政府引导、交通主管、公司运作、政策优惠、网络运营、繁荣城乡”的农村物流业发展新机制。
于2008 年5 月注册成立的宁阳县文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经过一年的发展,已在全县设立了3处分公司和10 多处物流站,拥有工作人员40余人,其中20 人具有物流师资格证书,公司成立一年多就实现利润120万元,一跃成为全县物流行业的“龙头”。为扶持企业发展,宁阳县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对物流企业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400万元农村物流建设资金专款专用,在资格准入、场站建设、市场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场站网络、信息网络和运输网络是物流建设的三大关键。
宁阳县根据东西长、南北短的地域特征,依托全县“双带动”战略中提出的“两极经济”,规划了县城和磁窑两处分拨中心,构建场站网络。磁窑物流分拨中心投资5600万元,占地120亩,县城物流分拨中心投资1000万元。同时,以文成物流公司为“龙头”与全国货运网联网,构建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实现信息共享。确定了天津、广州、四川等10多条运输路线,建立合作车辆600 余辆,形成连接省内外、辐射全国、快捷安全的物流网络。
目前,已形成以宁阳县文成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以磁窑、县城两大分拨中心为枢纽,以物流站和货运源头为节点、村级物流点为细胞的物流发展平台。省交通厅把这一经验做法称为农村物流建设“宁阳模式”。
●第二批试点:13 个县(市),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2009 年6 月4 日,山东省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山东交通部门表示将投资2600 万元在胶州等13 个县(市、区)建立第二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建设基本功能、主题外观、形象标尺统一的县级分拨中心,并为农村交通物流培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
据了解,第二批试点单位将按照统一标准建设各项物流基础设施,并确保在2009 年年底前基本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县级分拨中心、乡镇物流节点、行政村物流点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同时特别加强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提升农村交通物流发展水平。此外,山东交通部门还要求各级运管机构发挥行业管理职能,制定工作方案,落实相关措施,督导落实好农村交通物流试点的基本建设计划。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一、二批试点县已建成县级农村物流分拨中心23 个,乡镇物流站348 个,村庄物流点3960 个,农村物流信息平台22个。随着农村物流网络的不断完善,一些村民不仅可“足不出村”实现便捷购物,并且农产品出售也可在田间地头直接完成。
●试点代表:德州——“个十百千”工程促进农村物流规范化发展
要实现农村物流现代化,必须实现交通物流信息化。今年,德州市交通运输局投资3000 多万元,高标准建设了德州交通物流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设有交通物流门户网站、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专区应用平台、信息技术支撑平台、数据交换中心。信息中心门户网站注册了“群通物流网”,开发了农村交通物流专区,初步满足了农村交通物流的发展需要。当前信息中心已发展会员877 家,进驻物流配载企业24 家、VIP 贵宾企业9家。
在农村交通物流发展中,德州市交通运输局重点推进了“个十百千”工程。“个十百千”工程不仅要让货物流向农村,还承担着把农产品运出去的任务。德州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克平表示,农村物流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产业。
●第三批试点:20 个县(市、区),积极构建物流信息网络
在德州召开的山东省农村交通物流工作现场会上,平原等20 个县(市、区)被省交通运输厅确定为全省第三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个单位。至此,山东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县已达41 个,网络覆盖17 市,覆盖面达到30%。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表示,将安排专项资金4000万元,以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县级分拨中心、乡镇“四位一体”物流节点、行政村物流点三级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体系。与三级物流实体网络建设同步,山东积极构建物流信息网络。到今年8 月份,山东省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已初步建成并投入运营。该平台不仅是物流信息发布平台,还是满足物流企业数据交换需求的“数据交换服务平台”,满足运输市场对资质认证和诚信评价需求的“企业信誉服务平台”。目前,该平台已将18 家农村物流试点单位纳入进来,有效整合了山东物流信息资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官员透露,明年三批试点结束后,山东农村物流将转入全面推进阶段,计划再用5年到10 年的时间,力争每个县都有一个物流分拨中心,100%的乡镇依托“四位一体”乡镇交管所建成物流站场,70%的行政村建立村级物流网点,提升交通运输服务“三农”的能力。 ○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