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作动态 > 协作信息

创业孵化的上海实践

来源:驻穗办事处 发布时间:2016-02-17 08:11:22 点击数:-
字体大小 > A A A

    创业者需要的办公场所,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几个单位,更重要的是空间配套的服务和资源,普通写字楼显然无法满足创业者的需求。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创新创业的浪潮催生出蓬勃的创业服务产业,不少以吸引创客入驻为目标的创业园区、联合办公空间、“孵化器”如阳春时节的花朵一样开遍城市。

    创业者处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类型的创业空间可供选择。对于“头脑风暴”阶段的创客们来说,开放空间是最合适的选择,因其成本低廉,甚至几乎为零。很多创客的灵感就是在各种创业咖啡馆孵化,点上一杯咖啡就可以在咖啡馆坐上一天,顺便享受比办公室更休闲的工作氛围。创业咖啡馆起源于美国,这两年在国内的发展如火如荼,密度最高的要算是北京中关村创业一条街。上海目前营业的创业咖啡馆主要是2012年创立于浦东张江的IC咖啡、2013年创立于杨浦五角场的IPO CLUB和普陀区的612星球,以及2014年创立于莫干山路的UNDEFINE。这些创业咖啡馆侧重点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创业孵化器的作用。

    当想法和灵感转化为实践,创始团队注册了公司,就会搬到一些有政府支持的创业过渡型办公空间,一般而言租金低廉,办公区域设置灵活,提供适合创业公司的配套服务。初创时期的团队,创业准备还不充分,政府主导的创业空间一般会提供细致的引导和指点,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静安区江宁创业园区就是这样一个创业空间。它在同乐坊占据一栋两层办公楼,周边云集着一些成熟的设计公司和媒体。园区被分割为三十多间大小不等的办公室,最小的只能放四张办公桌,大的可以容纳十来人,80%已被出租。入驻的多是广告、设计以及互联网企业。这里由江宁路街道委托一家民非组织负责日常运营,并且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贴补园区的水电、绿化和装修费用。

    江宁创业园区管理方负责人江仁俊表示,很多创业者刚毕业,或工作了三五年,基本是“愣头青”,不知道有哪些政府补贴可以去申请,甚至不知道该怎么注册公司、办税务证。“我们会定期请工商、税务部门来园区宣讲政策,关于怎么办企业,怎么拿补贴。有时创业者没赶上讲座,园区也专门有人帮他们免费代办,只要自己准备好材料,签字就行。”园区里的创业者多是拿自有资金启动,尚未获得风投垂青,注册资金在5-10万元左右。园区会尽量帮助这些企业争取政府补助。运营半年以上、有社保记录的企业,注册就能获得一笔1-3万元的开业补贴。企业按照员工数量还能得到人保局补贴,包括每人600/月社保补贴,以及每年5000元的房贴。“如果企业有五六个人,每年的房贴就可以抵半年租金。”

    随着“愣头青”成长为合格的商业人才,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融资,拥有稳定的现金流,创业者有资本按自己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办公场所。各种商业性质的创业园区在城市里蓬勃崛起,以更灵活的出租方式吸引创业者入驻,其中媒体搭建的创业平台、新型地产或企业主导的创业空间都有各自的优势。

    地产商开发的创业空间,优势在于硬件统一和物业管理。一般会采取比传统写字楼更灵活的收租模式,比如按工位而不是按面积收费,公共会议室按小时收费。因为创业团队人员增减很快,可能这个月拿到风投,下个月就要扩充一倍的人手,固定面积的办公室就不够用了。另外短租也是一大特点,相比传统办公楼签一年租约,付三押一,创业园区可以按周付租,没有任何押金,这样企业不需要将大笔资金压在房租上。而网上预约、网上付费的透明性,也很合“互联网+”企业的基因。

    媒体主导的创业空间,优势在于媒体本身积累的丰厚创投资源,比如36氪的“氪空间”。362014422日推出了“氪空间”,以不收费、不占股,创业公司完成首轮融资的地方作为标签。“氪空间”的吸引力在于帮助创业团队找到融资,创业项目一旦入驻后,“氪空间”就会启动帮助项目融资的流程,并通过融资来帮创业公司实现产品、团队的进一步升级。据媒体报道,在第一期的12个项目中,有11个完成了下一轮的融资。

    我们认为,如今“孵化器”遍地开花,创客们遇上了最好的时代。但需要注意的是,孵化仅仅是创业起步阶段的助力,关键还要有市场博弈的能力。所以,政府在大力支撑创新孵化的同时,还需要出台更多的支撑企业走向伟大的链条化式的系列政策。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