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协作动态 > 对口帮扶

“在家门口做工真好!”——记广州花都区对贵州毕节市织金、黔西两县实施就业帮扶

来源:市协作办 发布时间:2018-10-11 01:10:00 点击数:-
字体大小 > A A A

 九月上旬,虽已入秋,但走进贵州毕节市织金县,依然感受到一派火热的气息,在以那镇五星村的“扶贫大棚”里,村民们正在挥汗采摘瓜菜。

“现在最开心的就是不用跑到外地去打工了,一天可挣120-140元钱,中午还能回家给老人和孩子做饭。”41岁的贫困户刘敏一边摘着丝瓜,一边对记者说,以前种地根本不挣钱,基本都出门打工,家里3个小孩,还有老人,打工时特别担心他们。如今村里建起了“扶贫大棚”,既有务工收入,年底还能分红,在“家门口”做工就能养活一家人。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011091306445

                                                         织金县以那镇五星村的村民何敏在“扶贫大棚”里采摘丝瓜 

 记者看到,一个个大棚里,瓜菜长势喜人。每个大棚上都有详细的贫困户信息说明和蔬菜种植明细。企业负责人曾爱生介绍,用工旺季时有超过300名村民劳动,平时也有100名左右。企业还对务工村民开展技术培训,还有专家就整枝、打叶、采摘等技术进行专门指导。

 织金县位于贵州毕节市南部,地处乌江上游支流六冲河与三岔河交汇处的三角地带。长期以来,喀斯特地貌制约着农村生产生活发展。

 发展产业无疑是织金县加快脱贫进程的有力抓手。近两年来,广州市花都区对口帮扶织金县,积极引入广州优质企业,经营“扶贫大棚”和订单农业,使贫困户逐渐走上守土就业,全家脱贫的新路子。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011091306875

                                                                           黔西色妆靓鹃培训学校正在培训彩妆

 据织金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花都区派驻黔西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祝武峰介绍,他们引入广州耀泓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织金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模式,重点以“强化产业和就业扶贫力度”为主,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民持续增收。其中以那镇五星村529个大棚覆盖贫困户529户1855人,按照1800元/年,务工标准100/天,让贫困户每年至少能够获得1.5万元保底收益。种植的订单农业南瓜总共10890亩,总产量65340000斤,涵盖22个乡镇,覆盖贫困户2615户,非贫困户4337户。目前南瓜长势良好,正大量上市,主要销往广州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将以每斤0.35元的保底价收购,市场行情好可卖到1元左右,每亩预计产量在6至8千斤。该公司计划继续扩大生产,准备把全县有意愿的涉农合作社统起来,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销售的模式,带动贫困户守土增收促发展。

 事实上,在东西部对口帮扶过程中,引进优质企业到织金、黔西两地投资,解决当地农民就业,促使贫困户尽早脱贫,还体现在二、三产业中。

 在黔西县县委常委、副县长、花都区派驻黔西对口帮扶工作队队长徐志鹏的陪同下,我们一行走进了黔西色妆靓鹃培训学校,这是一所为贫困家庭子女服务的教育机构。据介绍,2017年,为了进一步助推黔西县脱贫攻坚任务,黔西县政府与广东色妆学院联合成立了“筑梦·启航”精准扶贫项目,在黔西开展化妆、美容、美发、美甲等就业技能培训。县域内建档立卡的贫困学子均可报名参加这个“全免费培训+包就业”的培训(即包接、包送、包食、包宿、包学费、包学杂费、包就业等七大措施)。经过两期培训下来,目前,已有近百名学员走上了就业创业之路。何元英就是其中佼佼者。

/website-webapp/ewebeditor/uploadfile/20181011091306913

                                                     位于黔西县产业园内的健群鞋业有限公司吸纳了200多名当地农民就业

 “感谢色妆学院给我这个平台,让我漂泊多年的心有处安放。我将致力于美业事业,反哺母校,帮助更多的贫穷孩子走上靠手艺吃饭的自立之路。”黔西色妆靓鹃培训学校校长何元英动情地告诉记者,她曾是黔西的一位贫困孩子,今年28岁,16岁那年辍学外出广州、上海等多地打工。正当心身疲惫之时,有幸加入了“筑梦·启航”色妆培训班,因其学习优异而留校任教。后来,她被色妆教育集团选定为合股者,在黔西县开设分校并担任校长一职。“要想得到更多的玫瑰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何元英说。

 “在家门口做工真好!”这是记者从田间到学校到车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贵州健群鞋业有限公司是东莞厚街一家企业设立的分厂,目前有近200名当地工人,主要承接东莞工厂转移过来的缝制鞋面环节。

 30多岁的张梅是这个厂的工人,也是曾经的贫困户。她的家离工厂10多公里,家中有二个小孩,“在这里工作,一个月有二千多的收入,以前只能在家带小孩,家里重担全靠老公一个人支撑。现在在家门口就业,天天可回家,能照顾到小孩,还增加了家庭收入,真好。”一脸稚气的18岁小伙吴成,来这个工厂还不到一个月,“家里太穷,我出来工作,就能帮助家庭分担一点。”

相关稿件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闭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