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帮扶兴宁市大坪镇布骆村建设村级敬老院
广州市天河区民政局对口帮扶的大坪镇布骆村位于兴宁市北部,距离兴宁市县城约40公里,全村共474户2527人,其中60周岁以上人口400多人,村里五保户共10人。
布骆村的老人普遍选择家庭养老的方式,这一类老人中,60%左右有家人的陪伴和照料,40%左右则为农村留守老人,成为空巢家庭。10名五保户中,有4名在县级或镇级的老人院集中供养,其余6名则在村内分散供养。经调查,分散供养的五保户长期居住在破旧的老屋里(多为土坯房结构),房屋简陋,安全性能差,生活起居配备设施不齐全,条件艰苦,最为凸显的问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每逢恶劣天气,情况更加严重,令人十分担忧。
为解决布骆村五保户“老有所居、老有所养”的问题,天河区民政局联手兴宁市民政局于2014年至2015年期间,共计投入21万元为布骆村建设布骆村互助幸福苑,共设立6个单人房和1个公共活动室,每个房间配备独立卫生间、厨房及卧室,实行集中供水、供电、供热,配备家具、厨具等生活设施,对村里五保户实行集中供养,由村委会负责日常管理运营,从五保户每月五保金中,合理安排一部分资金,采取“自己出一点、村委会帮一点、社会捐一点”的方式,筹集资金聘请护理员专门照料五保户生活起居。公共活动室提供给布骆村老人联谊会以及五保户作为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老人联谊会的进驻,活跃了养老院的气氛,乡亲们有事互相帮忙,养老院为什么起名“布骆村互助幸福苑”,为的正是提倡邻里守望相助这一可贵的精神。
布骆村互助幸福苑的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布骆村的公益形象,改善村内五保户的生存现状,彰显人道主义精神,使有需要的五保户不用离开长期居住的熟悉环境,在“熟人社区”中养老,避免与原来拥有的生活资源产生断裂,与入住县城老人院相比,更容易适应新环境。作为村级老人院,与县级、镇级老人院互为补充,减轻县级、镇级老人院的床位供应压力,起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另外,帮扶单位联手当地同行业部门合力开展扶贫项目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大家借鉴推广。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