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司法局以实际行动迎接新一轮扶贫“双到”考核
按照省、市安排,11月开始新一轮扶贫“双到”帮扶村全面进入考核工作。为保证帮扶工作成效,11月12日,广州司法局党委委员、扶贫工作分管领导、政治部主任李沃生带领局扶贫办、计财装备处人员及局系统任务单位代表,到局对口帮扶点梅州兴宁市新陂镇乐仙村,对帮扶项目及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第三次审计核查;实地察看帮扶项目,核定生产收益,进一步征询村委、村民对帮扶工作的意见建议;到村民家中做民意调查,深度了解村民对帮扶工作的期望值和满意度;与广州驻兴宁市工作组、梅州市司法局、兴宁市扶贫局、新陂镇领导召开座谈会,共同商讨乐仙村长远发展规划。
座谈会上,新陂镇镇长邓超明谈到,3年来广州市司法局帮扶乐仙村的工作有目共睹,梅州、兴宁10多次组织驻村干部来村参观学习,驻湛江工作队也专程过来观摩交流,充分说明司法局的帮扶成效有口皆碑;广州市司法局派了一个好的驻村干部,11月4日《南方日报》报道刘均毅的先进事迹广为流传,对其工作镇、村满意,村民赞不绝口;下一步,镇、村将担负起主体责任,在全力支持配合做好迎检工作的同时,着眼乐仙村的长远发展制定具体规划,尽心竭力地延续广州市司法局的帮扶成果,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兴宁市扶贫局局长刘尚方也高度评价了广州市司法局的扶贫工作,他认为广州市司法局上一轮帮扶的凉伞村是全省的帮扶典范,3年过去了,成效依然显著;新一轮帮扶的乐仙村比凉伞村投入更大、起点更高、效果更好,主要体现在:领导更加重视,每月都有局领导带队来村调研指导,系统内10多个单位都分配有扶贫任务,全系统52批500人次进村入户,全省帮扶单位少有;资金投入到位,2年多时间本单位真金白银投入540多万元,累计社会资金、专项帮扶资金近1300万元,梅州地区少有;帮扶项目出色,别人有的司法局有,别人没有的司法局也有,30多个项目,产业帮扶项目就有4个,还有“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等特色项目,项目惠及到全村200多个家庭,既帮助村民增加生产收入,又帮村壮大集体收益,龟养殖成为梅州地区农村最具特色和发展前景的绿色转型产业,各帮扶单位少见;党建共建有效,有2个党委与村挂钩联建,签订责任合同,相互间象走亲戚一样多次走动,一同上党课,共享党建资源,新建村委会规格在梅州地区不多见,配套设施和党建制度齐全,村级党建真正上档次,并把企业引进村里,把农业专家聘到村为村民培训讲课,20余次带领村党员去外地考察和跟班学习,所有帮扶单位仅有;宣传氛围浓厚,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形成共鸣,1260户村民主动要求捐款,捐款金额近30万元,全省各大媒体200多次宣传报道,密度之高,也是两轮扶贫工作中少有的。会上,梅州市司法局副局长钟勋、广州驻兴宁工作组组长也高度赞扬了广州市司法局新一轮帮扶工作,并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迎检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结束时,李主任根据台账检查、资金审计、民意调查通报情况进行讲评,对驻村干部和村委干部作了工作部署,同时结合与会人员的意见建议,对下步工作提出了要求。李主任指出:我们做工作不是为了检查,也不是为了争名次,主要是让党的扶贫政策在对口帮扶村落地生根,让省、市两级新一轮帮扶工作的战略举措开花结果,让村党组织强起来,带领村民尽早脱贫致富,让广大村民真心满意,过上幸福生活,做到精准扶贫。李主任强调,广州市司法局按照省、市的部署安排,在扶贫工作上尽最大努力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得益于党的扶贫政策好,得益于省、市有关职能机关和驻梅工作队的精心指导,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全系统和村两委、村民的共同努力。李主任要求,新一轮扶贫工作远未结束,任重道远,当前重点工作是迎接考评。要想结合考评把大家的努力和付出充分展现出来,让省、市党委政府放心,重点要做到“四抓”:一是抓标准。省确定的考核指标是2年前就早已订好了的,最近中央召开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扶贫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大家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查缺补漏,只有用高于省定标准的眼光来审视,才能确保帮扶实效。二是抓数据。电脑录入数据与实际数据要关联、精准,实事求是,不能造假,经费管理要符合要求,不能有纰漏。三是抓材料。台账要清晰翔实,佐证材料要精确完备,所有材料要客观公开,不能随意编撰,要保证合同、收据、账目一致相符。四是抓关键。帮扶工作最核心最关键的是让村民实实在在地感到帮扶工作所带来的实惠,让贫困村民脱贫致富,这个认识决不能含糊。考核工作是对帮扶双方的共同检验,镇、村要主动,密切配合起来,与驻村干部一起认真过细核查村民得了哪些好处,还有哪些不足,还有哪些好的意见建议我们没有采纳,还有哪些可发展的空间,扎扎实实做好扶贫收尾工作,发挥好扶贫项目的效益和功能,保持持续壮大发展。
广州司法局扶贫办主任、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杨松长等参加了调研。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