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统战部创新扶贫模式设立“农村社工服务岗”——服务农村养老 助力脱贫攻坚
早上8时许,曾燕骑着摩托车、带上爱心奶,开始走访村里的4户独居老人。她是水美村里“关爱农村独居长者”项目的义工,也是村里贫困户。这个岗位可为她家每月增加500元收入。曾燕所在的梅县区梅南镇水美村是广州市委统战部的对口帮扶村。扶贫工作队驻村以来,不仅落实了贫困户基本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障措施,还创新设立了“农村社工服务岗”,推动贫困户脱贫的同时,帮助农村留守老人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问题。驻村扶贫工作队还以“互联网+”思路,链接“短平快”项目,“贷款贴息”用杠杆加制度保障,搭起了立体式脱贫模式,进一步筑牢了社会保障网。
一、创设岗位一举两得,助老扶贫到心上
“农村的问题一是脱贫致富,二是养老。”到村进行入户摸底时,发现水美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47人,其中独居的11人。“老人要是有什么疾病没能及时发现,可能会发生严重的事情。”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班子研究,能否把城市社区养老模式搬进村,让贫困户中有劳动能力但没有技能的妇女实现就业,满足这一“供”一“求”。
在扶贫工作队的努力下,村里创设了“农村义工服务岗”,聘请了3名贫困户,每人负责服务3至4名老人,并发动爱心企业广东企业商城有限公司闫吉祥董事长捐助5万元作为项目启动经费。项目还得到了香港社工领领袖梁秋莎女士的指导,目前已运行两个多月,深得群众欢迎。我们还在探索今后是由村集体购买或是服务对象购买,让项目能持续运作下去。
二、结对帮扶落实保障,扶贫扶在点子上
水美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8户152人。为落实贫困户基本生活、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广州市委统战部48名机关干部及水美村16名青年党员与贫困户进行了一对一的结对帮扶,“负责”帮助贫困户渡过难关。
杨志雄因患尿毒症,每月需要两三千元医药费,还要供孩子读书,家庭负担重,驻村扶贫工作队便发动乡贤与商会为其捐款20万元。杨遵华一家两口都是残疾人,工作组安排其打扫村里卫生,他每年就有固定收入21600元,保障其基本生活。此外,工作组分别为村里就读高中(高职)、大学的学生每人每年发放2000元和2500元助学金;计划改造危房7户(今年已开展2户),并实现了村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广州市委统战部计划拟引进广州市光彩事业促进会入股水美村一家养殖企业,并为其链接资源扩大企业规模,村里则享受固定10%年利分红,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实现社会保障长效兜底。
三、“互联网+精准扶贫”,浇水浇到根子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水美村有养鸡的产业基础但本地销售市场有限。当驻村干部张正学到村后,将村里的生态环境与养殖情况发布到网络后,深圳康复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作豪及梅州春湫虫子五谷鸡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绍,对村养殖生态养殖非常感兴趣,经过商谈于今年7月15日正式与村及与村水美鸡养殖合作社签定分段养殖的合同。水美村养鸡合作社的农户将指定鸡养到90天,便由梅州春湫虫子五谷鸡养殖有限公司全部收购,再运到广州柯木郎的山林中转养殖基地,调养到150天,并以此为前沿基地销到广州、深圳市场,深得大都市广大消费群体的喜爱,从此架起了帮扶城市与帮扶地区产业帮扶的桥梁,探索了贫困户快速脱贫致富之路!同时,制定了“按养殖天数论只卖不论斤卖”的制度,大户与贫困户结对养鸡,将产、供、销分开。目前已结对15户,预计每天可销售1000只鸡以上,净利2万元以上。
贫困户缺少启动资金,扶贫工作队便在微信上发起了众筹养鸡项目,每只88元。今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为村里的3户贫困户众筹了24万元。此外,工作组还开通了“精准扶贫红色水美”微商城,将水美村的富硒产品推广出去。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