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镇:扶起精气神 点燃脱贫灯
脱贫攻坚是当前全国全党的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一诺千金。2018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谈及脱贫攻坚的时候提到八个字,就是“尽锐出战、精准施策”,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2017年保安镇的预脱贫人口498户1571人,其中重点贫困村456户1505人,分散贫困户42户66人,我镇遵循“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和扶贫对象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思路,围绕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坚持“扶志”与“扶智”并行,突出产业重点,兜牢保障底线,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发展动能,重点发展光伏发电产业、优势畜禽产业、休闲观光产业,有效点燃自主脱贫的“心灯”。
一、产业“造血”点亮“指路灯”
“伸手要”不如“动手挣”!对有创业就业能力的贫困户而言,最有效的帮扶措施就是积极推进产业扶贫,激活“造血”功能,按照企业到村、产业到户、就业到人的工作措施,实现稳定增收。比如保安村现有贫困户128户,贫困人口281人,扶持有劳动力的59户贫困户,占全村贫困户的46%,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种植20亩太空莲兼养莲花鱼、30亩中草药千里光产业,打造休闲观光农旅一体;投入资金80万元,建设规模100K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扶贫项目,以聘请贫困人口务工、参股以及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贫困人口,每年能带来8万多元的经济收入。在增加贫困户收入的同时,增强贫困户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有效破解了群众缺技术、缺信息的瓶颈,使之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链、利益链,形成带动贫困户长效增收效应。
二、金融“输血”点亮“保障灯”
产业扶贫中,存在缺资金、缺技术、缺品牌、缺产业链等难题,贫困户置身风云变幻的市场,抗击风险的能力很微弱,如何有效防控风险,让脱贫更加精准高效?
一是“利益联结”,各尽其能。在贫困户、企业、农场等各主体间,建立起一套稳定持久的利益联结机制。“利益联结”是新时代扶贫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即,利用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技术、场地等资源,让贫困户以承包地经营权、劳动力、小额扶贫贷款等进行投入,建立互惠互利、持续稳定的增收渠道,包括盘活资产帮扶、就业带动帮扶、合作引领帮扶、折股量化帮扶等形式。例如麻北村投资140多万打造优势畜禽项目,集中养殖百头肉牛,按照合作经营的理念,“帮扶单位+合作社+养殖专业户+贫困户”模式,与贫困户形成利益共同体,全村2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纳入基地和专业合作社务工范围,仅仅去年29贫困户102人人均分红1200元,共获得红利12.24万元,通过“利益链”的牵引和链接,能够打通贫困对象产业扶贫利益链的“毛细血管”,增强吸收营养和“造血”功能,形成直接受益、合作受益、综合受益、全面受益的利益联结机制。
二是“保险+贷款”,助力扶贫。探索推出成本价格损失保险,专门保护肉牛、肉羊、香菇等主要的种养殖产业。探索在条件具备的地方,引导推动一批有市场、有实力的大型农业企业参与产业扶贫,并为贫困户提供必要措施防控市场风险。为相关的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贴息。从投入上有资金介入,在产业发展融资中提供担保,如有风险,政府有风险准备金。要广泛的动员保险机构。现代产业、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有保险理念,要有保险企业的深度介入。
三、精神“补血”点亮“照明灯”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秉承“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从“输血”到“造血”,关键是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升自主脱贫能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破除贫困户“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让贫困户树立“先动手、后伸手、脱贫靠双手”的意识,拔除贫困群众思想上的“穷根”,脱贫要不等不靠,自力更生才能脱穷帽。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精神上要源源不断的“补血”。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