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鲟鱼“出山”,游进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
鲟鱼鱼丸、鱼饼、水饺、香肠,鲟鱼油辣椒酱,鲟鱼面,鲟鱼鱼子酱……来自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乡的鲟鱼化身众多特色美食,游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6月2日上午,由广东省广州市协作办指导,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乡村振兴局、贵州省黔南州惠水县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荔惠协作·非比‘鲟尝’”2023年贵州省惠水县鲟龙鱼系列产品发布及签约仪式活动在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举行。
提起鲟(龙)鱼,大家或许有些陌生,但更为大家所熟悉的高端食品鱼子酱,主要指的就是鲟鱼鱼卵。“中国鲟鱼看贵州,贵州鲟鱼看黔南。”黔南惠水县水域面积广阔,水质好,无污染,为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优良的水质资源,自20世纪末开始鲟鱼养殖以来,经过20多年,鲟鱼已成为惠水水产养殖的名牌产业。“鲟鱼是冷水鱼,必须在20度左右的水中养殖,肉鲜、骨软。我们会先用零下80度的低温极速冷冻锁鲜,再冷链运输,最大限度保留鱼肉的鲜美。”来自惠水的养殖户何大庆向记者介绍。“好山好水养好鱼,鲟鱼浑身是宝……”惠水鲟鱼养殖协会会长张翠兰现场推介,她从1998年开始投身冷水鲟鱼养殖,其公司生产的鲟鱼鱼子酱已经出口到日本、俄罗斯。
此次活动对外发布“鲟乡记”品牌6项鲟鱼系列产品,包括鲟鱼鱼丸、鱼饼、水饺、香肠、辣椒酱、面条等,迎合粤港澳大湾区群众的口味。现场, “鲟乡记”品牌与番禺供销社、白云供销社、荔湾供销社,万客隆,天天品致生活,贵州电商云、云贵农业、无界甄选(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等多家企业签署战略互合作协议,为惠水鲟鱼“游”进大湾区,进一步提供了坚实可靠的力量。
把“养在深闺少人识”的贵州鲟鱼推介到大湾区市场,离不开与惠水县建立对口协作帮扶关系的荔湾区及社会各界持续的努力。“鲟鱼营养价值高、口感好,却卖不出好的价格。”荔湾区派驻惠水县工作队队长袁旭表示,扣除冷链运输成本后,只售卖鲟鱼活鱼这一初级农产品,很难为养殖户增收,一定要走产品研发、深加工的道路,才能提高经济价值。此前,他们推介惠水鲟鱼到广州黄沙水产批发市场售卖,每天销量4000斤,扣除运输成本后,经济效益不显著。“随后,我们对接广州这边的企业前往惠水,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产品研发,把一条鱼的每个部位分解,进行深加工,推出全系列产品。现在,鲟鱼不仅能进市场、餐馆,还能进超市、家庭餐桌,一条鱼的经济价值提高了 90%。”袁旭介绍。
据了解,与惠水县建立对口协作帮扶关系以来,荔湾区委、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谋划紧扣当地产业发展布局和绿色发展理念的富民产业项目,推动当地20余家鲟鱼养殖企业成立鲟鱼养殖协会,制定了“统一定价标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售后服务标准”的行业行为准则,为鲟鱼“出黔入湾”奠定了基础。为解决鲜活鲟鱼运输、保鲜、附加值低等问题,在穗黔各部门大力支持和市协作办具体指导下,荔湾按照“4+”合作模式(广州企业+惠水资源、广州总部+惠水基地、广州研发+惠水制造、广州市场+惠水产品),引进广州绿野鲜品供应链公司联合贵州省惠水县嘉其水产品养殖有限公司创立“鲟乡记”品牌,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广阔市场和广东成熟的销售渠道,大力促进惠水产品“出山入湾”。
2022年,荔惠两地推动“鲟乡记”在惠水建立冷水鱼产品研发中心,转变过去传统的活鱼批发销售模式,把鲟鱼分部位进行精深加工做成预制菜,不仅成功地让鲟鱼从批发市场走进了千家万户的家庭冰箱和餐桌,还极大地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产业规模化效益。近年来,鲟龙鱼从惠水山区逐步走向粤港澳大湾区,走上东部地区广大市民的餐桌,实现销售额2000多万元。
据悉,自两地协作以来,荔湾区协调惠水产品进入广东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广东江南市场、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华润万家、胜佳超市等十个专业批发市场、百个消费帮扶专馆及千店销售联盟销售,与香港、澳门品牌餐饮达成定向销售协议。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证及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认证以及大力宣传,对口帮扶地区农产品的消费竞争力、知名度大大提升。刺柠吉、成有王记杨梅汁、鲟鱼系列产品、鸡蛋、大米、蔬菜等“惠水产品”已成为东部省份消费热销产品,部分产品远销海外。荔湾助推惠水农特产品“出山入湾”,2021年销售金额达7.4亿元,2022年8.59亿元,领居全省66个粤黔协作县最前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