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坚等人大代表:
你们在广州市第十六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把握好“百千万工程”契机,助力广州对口帮扶协作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建议(第20242499号)》收悉,感谢你们对我市对口帮扶协作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办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国资委、市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认真研究,现将有关意见回复如下:
一、2023年以来有关工作开展情况
2023年以来,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的统筹指导下,帮扶协作专班聚焦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12”思路举措,坚持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一盘棋”统筹推进与梅州、湛江、清远、肇庆对口帮扶(产业)协作33个产业园(含3个市级产业园)和定点帮扶梅州、湛江、清远78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工作,为促进全省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高质量发展贡献“广州力量”。2023年,广州对口帮扶协作地区共有5个县、7个镇、38个村入选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县镇村。定点帮扶的清远英德西牛镇、连州东陂镇、阳山七拱镇及梅州大埔湖寮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梅州蕉岭广福镇广育村获评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清远阳山大崀镇松林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广德(英德)产业园红旗茶厂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一)注重统筹协调,强化制度体系支撑。建立健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总、分管负责同志协调推进、帮扶协作专班督导跟进、前方指挥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郭永航、孙志洋同志先后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对口支援协作和帮扶合作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强统筹调度,狠抓工作落实。市领导同志赴对口帮扶协作地区26人次,现场调研解决实际困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一是强化政策保障。印发帮扶协作专班工作方案、对口帮扶协作工作总体方案、对口帮扶党政联席会议及工作协调机制等14份文件,明确区县结对关系,形成全市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市财政拨付专项帮扶资金66.54亿元,自筹帮扶资金2.02亿元,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折合共2.11亿元,协调发放涉农贷款14.85亿元。其中,2024年拨付专项帮扶资金38.02亿元,同比增长33.3%。三是强化人才支撑。选派102名优秀党政干部完成对口帮扶协作轮换,与414人的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伍实行统筹管理,建立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帮扶协作专班、帮扶协作指挥部、县工作组、镇工作队四级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对口帮扶协作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开展。
(二)注重多元拓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坚持以对口帮扶协作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共建产业园提质增效。2023年度,广梅产业园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69.42亿元,同比增长11.4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8.41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3.34亿元;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广德(英德)产业园正式挂牌,完成规上工业总产值243.9亿元,同比增长24.27%,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79.5亿元,同比增长15.6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66.8亿元,实现全口径税收8.5亿元。广湛两市签订共建产业合作园区共建框架协议,广湛产业园正式挂牌,“广湛产业园20条”正式发布,资金规模5亿元的产业投资母基金正式设立,并成功举办广湛产业园全球产业招商推介会。分别联合梅州、湛江、清远市编制、印发《广州市-梅州(湛江、清远)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案》,全面开展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
(三)注重产业融合,探索农业协同发展。深化“镇企合作”“村村联动”,以“政府主导推动土地流转+企业规模化种植+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方式,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在梅州市,广药集团依托该市仙草等中药材优势,投资建设全球最大的凉茶原液提取基地,带动平远农户种植仙草6150亩;成立总投资10亿元、首期2亿元的广梅预制菜产业投资基金,组织30个定点帮扶镇为广梅产业园预制菜生产企业供应原材料;天河区投入395万元高标准建设兴宁水口千亩丝苗米示范基地,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在清远市,禾云镇科技特派员团队助力研发“清远鸡”预制菜,带动当地150多户农户,年增收1050万元;花都区渔业养殖专家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稻田鱼提供人工育种技术,带动农户直接经济收入增长25倍。在湛江市,广州发展集团按照“光伏+农渔+N”产业发展模式,在坡头区龙头镇投资1.8亿元打造光伏生态园示范项目;南沙区以“特”兴产,帮扶6个乡镇74个行政村实现村集体年收入10万元以上,比2021年增加27.59%。
(四)注重“反向飞地”,深化帮扶协作模式。在增城创悦孵化器建设广梅产业园“科创+空间”,建设对口帮扶协作成果展示窗口、招商平台以及广梅园企业在大湾区的研发中心和人才驿站,引导24家供应链平台企业进驻,实现销售额20亿元。梅州(广州)科技创新中心在广州市海珠区工美港国际数字创新中心挂牌成立,总面积达7300平方米。在荔湾、黄埔等5个区打造集孵化器、农产品展销平台、招商中心、人才驿站于一体的“广清一体化融合发展前台”,累计引进46个创业团队和企业进驻。南沙区出资2.015亿元购买湛江徐闻县650亩用地指标,达成合作共赢。建设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吸引梅州市农业龙头企业金绿公司(陈小鸽)投资肉鸽一体化加工等项目顺利落户。
(五)注重强链补链,培育主导产业集群。广梅产业园聚焦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主导产业,持续推动骨干企业延链补链强链,四大主导产业占园区总产值达78%。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围绕省“双十”产业集群和广州主导产业链,支持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产业在清远转型升级和集聚发展。推动84家企业签约广清纺织服装产业有序转移园,其中36家已投产。
(六)注重产销对接,持续开展消费帮扶。支持各帮扶协作地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2023年,累计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和加工企业198个。支持培育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品牌,做大做强梅州柚、清远鸡、英德红茶、廉江红橙、徐闻菠萝等“粤字号”知名品牌,开展消费帮扶17.68亿元。
二、有关建议下一步推进思路
下一步,我办将认真吸取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紧抓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历史机遇,凝聚广州市帮扶协作力量,持续深化帮扶协作模式,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对口帮扶地区高质量发展。
(一)持续拓展帮扶协作模式。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突出抓好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开展民生帮扶、改善营商环境、开展招商引资、培育产业升级、打造典型示范、融入省直纵向组团组团形成帮扶合力等重点工作,因地制宜支持帮扶协作地区在我市建立“反向飞地”,探索共建共享机制,与帮扶协作地区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二)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的帮扶思路,持续加强与梅州、湛江、清远市的对口帮扶协作和与肇庆市5县的对口产业协作。鼓励、引导广州市属国企、民营企业到帮扶协作地区开展农业产业合作与产销对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在镇村融合发展。
(三)持续推动开展消费帮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大市场、大流通优势,扩大帮扶协作地区产品销售规模。通过发挥产品流通企业作用,充分利用社区零售、机团配送、电商平台等渠道助力销售帮扶产品,建设消费帮扶专馆和帮扶产品专区、专柜,线上线下融合为帮扶协作地区产品打开销路。持续推进帮扶协作地区优质农业经营主体认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产品加工企业,发动广州连锁经营协会等商协会,以及江南市场、华润万家、钱大妈等为代表的市场、商超主体参与消费帮扶,打通销售渠道,助力帮扶地区产品出山入湾。
(四)持续培育新兴产业集群。深入开展“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依托广梅、广清、广湛产业园等产业转移承接平台,鼓励引导市属国企、民营企业发挥链主效应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到对口帮扶地区投资兴业,支持帮扶协作地区预制菜、生物制药、智能制造、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产业集聚发展。
(五)持续推进广清一体化建设。高标准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建设,有序推进都市圈内城乡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在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农村土地改革精准化等方面先行突破,形成符合实际、各具特色、可复制推广的改革路径和城乡融合发展模式。